李某的弟弟几年前确诊癌症,住院治疗期间李某替弟弟向医院转账2万元用于其治病,后来李某的弟弟不治离世,是否需要归还这2万元,让李某和弟媳起了争执,双方诉至法院。
王家河人民法庭受理该案后通过前期调查,发现双方当事人之间矛盾较大,情绪激动,各有委屈和埋怨。
“弟弟生病期间,我一周去看望两次,送吃送喝出力照顾,期间好几次送钱给弟弟治病不说,住院找我借2万元也是立马就拿出来了,作为姐姐对弟弟一家可谓尽心尽力。”姐姐李某委屈不已。原来老家房屋即将拆迁,李某认为弟媳一家继承了弟弟的遗产,现在有经济能力能够偿还弟弟住院期间的2万元借款。
但弟媳也有自己的苦衷,“丈夫生前说曾经给过姐姐李某钱款,收到2万元后就交代我们这笔2万元不用还。且丈夫治病期间花销无数,拆迁还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位,丈夫走后公爹还需要人照顾,儿子又尚未成年,现在家里经济状况实在困难。”
听取双方的真实想法,了解矛盾症结所在后,承办法官先采取“背对背”的调解方式,从法律、伦理、人情等方面跟双方分别进行恳切的交谈。
“李某在你丈夫生病住院期间,多次探望照顾,作为姐姐确实做得无可指摘。人心都是肉长的,家人间多年相互扶持帮助,何必让一点小事成为家人心中的一根刺呢?”
“家人之间的小摩擦不是商战竞争,亲人对簿公堂不会有真正的赢家。家和万事兴,家人之间互帮互助有来有往,整个家庭才能和谐稳定。”
察觉双方当事人情绪有所缓和后,承办法官再采取“面对面”的调解方式,将一家人聚在一起,苦口婆心地对双方进行劝导,最终在承办法官的不懈调解下,原、被告一家潜藏在生活小事中的多年亲情被唤醒,双方握手言和,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场给付完毕。
下一步,王家河人民法庭将继续秉持“和”文化,坚持以和为贵,多角度对案件进行调查调解,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,用情断好百姓家务事,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、及时化解,促进家庭社会和谐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