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感谢法官,我认识到自己错了。”一位聋哑人比划着。近日,黄陂区人民法院王家河人民法庭受理了一件特殊的离婚纠纷案件。
潘某与毛某既是同乡,亦是姻亲关系。潘某的姐姐与毛某的哥哥是夫妻关系。潘某与毛某均是聋哑人,经双方家人撮合结婚并生育一子潘某某,身体健康,能说会道,给沉寂的家庭带来喜悦与希望。潘某与毛某婚初感情较好,在公婆的支持下,二人勤劳能干攒下了数目不小的存款。近两年毛某误入赌局,痴迷于打麻将,屡教不改,仅去年一年就输掉所有积蓄,因牌局输赢还多次与他人发生冲突,夫妻双方因此产生较大矛盾,夫妻关系破裂,潘某、毛某均要求离婚,遂向黄陂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
法官深入了解潘某、毛某的家庭成员情况,并与潘某母亲、毛某父亲取得联系,办理了双方的法定代理手续。为保障双方当事人能充分表达意见,法官通知双方当事人及其父母到庭进行诉讼调解。双方达成离婚和子女由潘某抚养的协议,但就抚养费承担问题双方意见始终不能达成一致。
“孩子我们养,但是抚养费你们总得出吧?哪有孩子不养也不出抚养费,这说得过去吗?”
“没说不给抚养费,但是一个月两千也太多了,现在我女儿每个月都是靠低保维持生活,哪里出得起。”
调解在争执中陷入僵局,潘某也变得焦躁起来,法官见状与潘某通过手机和纸笔“交谈”起来。
“你认不认得字?”
“认得一点。”
“不要着急,你先冷静一下,咱们慢慢商量。”
待潘某情绪平静下来后,法官坐在潘某旁边,轻轻拍拍潘某肩膀,写下“抚养费数额,可以根据子女实际需要、父母双方负担能力和当地生活水平确定。毛某工作能力差,现在又陷入了经济困难,维持自己生活都很难。”
毛某父亲说道:“她也跟我说了她很后悔,早知道就不去赌博了,现在没有经济收入,孩子的抚养费能不能等她出去打工挣到钱了再给?”
“算了,毛某现在没有存款也挣不到钱,这个抚养费我们不要了,把伢留在家里,免得伢跟着他妈妈吃苦。”潘某母亲略带埋怨的话语却也带来了调解的希望。
潘某最终打字“我同意不要她给抚养费”。毛某通过其父表达 “我以后再不打麻将了,好好工作,有能力肯定给小孩抚养费”。至此,这起聋哑人夫妻之间的离婚案终于得到圆满解决,两人的子女也得到了妥善安排。
法官用心用情与“无声”的当事人实现了沟通,保障了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,传递了法院干警的司法温度和人文关怀,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宗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