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工作动态

四级人大代表进法院 共谋共话共策促发展

来源: 黄陂法院 时间: 2024-08-23 11:27 点击量: 402

近日,为进一步加强代表委员联络工作,黄陂法院邀请全国、省、市、区四级人大代表来院视察调研,共谋共话共策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、数字法院建设、法院文化建设等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
“一直以为法庭只是‘坐堂问案’,原来在法庭就可以‘一站式’解决纠纷。”走进盘龙城人民法庭,代表们发现,法庭规范化建设有了新风貌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有了新路径。

盘龙城人民法庭庭长刘静介绍,盘龙城人民法庭充分运用“调立审执培”五位一体矛盾纠纷多元解纷平台,将各种纠纷化解方式纳入法治轨道,用好人民法庭贴近基层的优势,借助巡回审判、法庭开放日、共享法庭、专题培训等形式通过以案释法来深化源头治理,做好普法工作,让人民群众“零距离”感受司法的温度和力度,让“小法庭”发挥“大作用”。

“诉讼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途径,很多纠纷在诉前化解反而更利于当事人。”省人大代表、信义兄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东林在调研时指出,推进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纠纷化解合力,让矛盾纠纷化解“只进一扇门”、“端平一碗水”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、有质量的调解服务。

提升服务保障基础

“扫描二维码,就能联系到法官,足不出户,就能立案、开庭,数字法院建设让司法服务变得‘触手可及’。”代表们了解并亲身体验了诉讼服务自助服务系统、智能融合庭审系统、执行无纸化系统和移动办公系统等数字法院建设成果。

综合办主任晏晶介绍,数字法院建设是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抓手,黄陂法院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深度应用,将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,围绕“公正与效率”主题,持续推进以智能化、一体化、协同化、泛在化、自主化为特征的法院信息化建设,实现诉讼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、掌上操作,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进行立案、参与庭审。达成调解。

“到全国很多地方的法院参观调研,感受到湖北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,要借助先进技术手段,继续完善智慧服务体系,让司法服务更加方便快捷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长江新区六指街新博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杨卫国在调研时对湖北数字化建设情况予以充分肯定。

 “‘木兰书苑’是黄陂法院于2020年孕育打造的特色读书品牌,将书香文化与审判主业结合,在全院营造“爱读书、善作为”的良好范围,用读书所获指导实践,以工作实绩检验学习成效。”随着讲解,代表们参观了“法官之家”并观看了黄陂法院《传承》《“枫”景》法院文化宣传片,切身感受了黄陂法院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。

党组成员、政治部主任黄雯介绍,黄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,不断夯实法院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,用特色品牌创建推进审判执行工作全面提升、全面过硬,以“木兰书苑”书香品牌创建为抓手,一以贯之把法院文化融入审判执行全过程、各方面,以书香法院“软实力”提升审判执行“硬功夫”,不断涵养干警的浩然正气,从而凝聚起严格公正司法、推进法治黄陂建设的强大力量。

“我关注到黄陂法院经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,去年端午节社区与法院联合举办了“我们的节日·端午节小集市”活动。”省人大代表、黄陂区前川街道德兴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刘佩佩表示,希望黄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,坚持注重传承和创新相结合,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中华司法文化,结合时代发展和司法实践需要,不断创新和丰富法院文化的内涵和形式,努力实现文化育人、文化兴院,以文化建设带动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,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司法力量。

 

党组书记、院长刘卓然对各级人大代表长期以来关心、指导、监督、支持法院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,并重点介绍了黄陂法院在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工作中如何结合黄陂地域特点,立足审判职能,依法能动履职,打造具有黄陂特色的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创新实践。

他表示,黄陂法院将一如既往地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,并以此次视察为契机,认真吸纳代表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,把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陂篇章贡献法治力量。

参加调研活动的还有市人大代表、武汉山河智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浪波,市人大代表、前川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、黄陂区新社会阶层联谊会会长占学杰,区人大代表、区人大法制(监察和司法)主任委员陈晓桥。